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套路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,天下无处不套路。无论是人际、交流甚至感情都是有套路的。可是你知道吗?就连育儿方式也是需要套路的哦~
相信每个新手妈妈最初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:
“我能照顾好宝宝吗”
“我的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”
“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”
......
每个宝宝从出生就像一张白纸,最初是由父母拿起画笔为孩子勾勒出这个世界是轮廓。父母需要教会孩子明辨是与非、善与恶,需要为孩子将来建立三观打下最坚实的基础。
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“你不教育孩子,这个世界会替你狠狠教育他”,这句话不是鸡汤,但却让人醍醐灌顶。一味纵容娇惯或者在孩子犯错时打马虎眼,只能让孩子成为网络上口口相传的“熊孩子”。而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,就是要先学会如何批评孩子。
在心理学界,流传着一句话,“所有孩子的问题,都是父母和孩子互动的问题”,而批评就是互动模式中最有杀伤力的一种。
但是,批评却又必不可少。如今很多小朋友经常得到鼓励和赞赏,但却接受不了一点批评,轻则不理不睬,重则大哭大闹。赞赏当然重要,但通过批评进行成长的过程不可或缺。
但是,批评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儿。能够做到既让孩子认识到错误,又能够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还能在情感上更进一步,这确实需要很大的技巧。
漫漫育儿路,套路有时候比真心更奏效。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,如何用套路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:
1
套路问答七部曲
当孩子犯错误的那一刻,其实他们内心是害怕的,如果父母马上过来批评他,不仅不会让孩子犯错的行为减少,反而会由于叛逆情绪增加以后发生的机率,此时应当冷静的问孩子8个问题:
第一个问题是:“发生什么事情了?”
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,但是非常重要。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,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。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,很可能冤枉孩子,要让孩子有机会说话。
第二个问题是:“你的感觉如何?”
很多时候,孩子容易被主观感受左右,脑科学研究表明,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,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。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,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,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。
第三个问题:“你想要怎样?”
孩子够冷静之后,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。在这个阶段,不妨跟孩子一起做“头脑风暴”,想各种点子,合理的、不合理的、荒唐的、可笑的、幼稚的……“头脑风暴”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滑稽的想法。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,稳住!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。
第四个问题:“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?”
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,就可以问他第四个问题,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。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,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。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,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,让他明白现实真相。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,但要尽量避免说教。
第五个问题:“你决定怎么做?”
如果他了解后果,通常会做出最合理、最明智的选择。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,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。
作为父母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,然后又驳回他的决定。这样以后他再也不敢信任你了。何况,就算他选择错误,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。
第六个问题:“你希望我做什么?”
接着问第七个问题:“你希望我做什么?”并且表示支持。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更信任父母,增进亲子关系。
第七个问题:“这个处理结果如何?”
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,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,该如何选择?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。如此练习几次,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需要我们操心。
2
套路绵绵拳
如果孩子犯了一目了然的常识错误,在批评时,要运用的让孩子舒服的方式。
描述你所看到的,或者描述问题。越简单越客观越好,并尽量不用“你”开头。
反例:你真是不负责任,总是把水龙头打开,又忘记关。你想发大水啊?
正例:宝宝你看,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
说出你的感受和期待,也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。
反例:你真没礼貌,总是打断我说话!
正例:如果我的话还没有说完,就被人打断,我会觉得不高兴
3
套路风险规避
千万不能说的八个错误句型,大家看这些句子是不是非常熟悉呢?
1、责备和问罪:“你又没有洗手就来吃饭,告诉你多少遍了,你就是不听。”
2、谩骂:“今天气温都零下了,你就穿一件薄夹克!你怎么这么蠢?!”
3、威胁:“你再看电视,我就把你这个月的零花钱都扣光。”
4、命令:“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!”
5、说教:“你觉得上课睡觉做得对吗?你不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有多重要!(以下省略一百五十字……)”
6、控诉:“看见我的白发了吗?都是因为你!”
7、比较:“你怎么不像你们班大队长那样,他门门成绩都那么优秀,人缘还那么好!”
8、讽刺挖苦:“这就是你明天要带到学校的作业吗?也许你老师看得懂你写的天书,我可看不懂。”
批评要抓重点、简洁明了
对一件事情,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,唯恐孩子不明白。对大部分孩子来说,他们反感的恰恰是父母的唠叨。所以,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过度,你可以针对问题,提炼观问题的关键点,简单明了地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。
批评孩子做到“点到为止”的好处还在于,可以让孩子自己有时间去思考和反省,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。
这些育儿“套路”你学会了吗?赶快用起来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