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俩天群里的一位宝妈和我聊了这样一件事:儿子马上3岁,该上幼儿园了,但最近只要大人一洗澡,孩子就爱跑去门缝偷看,一开始她以为是儿子总爱黏着她,但后来发现不是,孩她姨洗澡,这臭小子也去闹着要看,不让看就哭,这可愁坏了,思前想后也不知道是怎么给孩子养出了这么个臭毛病。
这可咋办,现在只要大人上厕所,孩子就跟上,这要是上了幼儿园,再去偷看别的小朋友,那问题就大了。
很显然,让这位妈妈痛苦的是,如何才能纠正孩子的这个习惯?
?
“孩子为什么偷看大人洗澡?”
这是好奇心在作祟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他对人体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强烈,这种好奇心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会促使他做出偷窥的这种行为。每当大人面对这种行为的时候,就会给孩子贴上:“流氓”、“心里不健康”、”小色狼“...这样的标签,殊不知这是从大人的认知角度来看问题,其实,对于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很正常的,这标志着他们对性开始有了懵懂的意识,因此孩子偷看大人洗澡,其实是在通过这个行为告诉父母,该给孩子做性启蒙教育了。
那么,
“如何将孩子的偷看行为掰正?”
如何应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呢?
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做法,
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三种有木有你使用的一种:
1.
“你个臭小子,这才多大啊,就学会偷窥了,也不学点好!”妈妈气急败坏的揪着小子的耳朵拖到了客厅,吼到:“我让你在看!还看不看了!看不看...”伴随着的是儿子哇哇的哭声...
2.
妈妈发现了儿子的这种行为,但是没立即发作,洗完澡后,对着沙发上看电视的孩子他爸,指桑骂槐到:”你看看你教育的好儿子,这么小就学会偷看,咋和你一个德行,我当初让你给浴室换个门,你不换...”
3.
妈妈匆匆的洗完澡后,上网找了一些讲人体区别的书下单买了回来,后来的一个星期,这位妈妈,陪儿子看绘本的同时,边看边给孩子讲着:“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,一种是男人,一种是女人,妈妈就是女人,而爸爸高大强壮的就是男人 ...”“这种男和女的区分,叫做性别,宝宝你是男生,而妈妈是女生,邻居家的妹妹也是女生...””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,但是别人的不一样,我们是不可以偷看的,这个是隐私,另外还要有礼貌,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,所以下回妈妈再洗澡,宝宝就不可以去偷看了...”
这是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,
得到的结果也大有差异:
第一位妈妈,虽然用打骂的行为让孩子知道了,不能去看,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看,甚至这种好奇心会越来越重,万一引导不好,这种压抑的好奇心就会埋下阴暗的种子,给孩子造成心理扭曲,甚至我们常听到的“变态”。
第二位妈妈,把儿子的这种行为责怪到爸爸没有好好教育孩子,甚至误让孩子以为自己父亲也有这样的行为,并且采取换门的方式,是间接性的去阻断问题,实质上并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行为不对的本质,孩子的这种行为仍然不能得到改正。
第三位妈妈,她的做法,我更为推荐,发现问题后,选择有耐心的给孩子用科学的方式讲解人体性别有男女之分,偷看是触犯他人隐私的行为。通过图画的讲解,并不遮掩的给孩子去讲解问题,孩子就会觉得他好奇的事情原来没有那么神秘,慢慢的只要好奇心得到了解答,偷看的行为就能有效的解决了。
孩子们想要知道的东西远比他们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多,不要立刻就给你的孩子贴上“坏小孩”“怪小孩”的标签,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张白纸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,父母怎么教孩子就会怎么做。面对孩子的好奇心,父母越遮掩反而会越加重孩子的“问题行为”,找到问题的本质,才能真正的读懂孩子,满足他的需求,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。
轻松快乐的育儿,其实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的一个迷宫游戏,找对了破绽,自然就能找到正确的路。